项目研究和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代城市的正常运行,背后需要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来支撑---城市管网。每座建筑都有很深的地基,加之在建筑下面掏洞修管道也无法实施,因此这些管网不会从街区的中间斜穿而过,而是与道路并行。当管线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是小问题,还勉强能够应付;可是如果有了大问题,或者线路升级,就必须把道路挖开了。不仅影响交通,还劳民伤财。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必成为发展的趋势,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地下管廊不仅保了持路容完整和美观,在检修时对居民生活没有过多影响,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
目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沈阳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综合管廊
,许多城市管廊在建当中。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示范试点。在15年确定了“地下综合管廊”十大试点城市。16年又确定包括广州、成都在内的十五个试点城市。除此之外,各地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不少省市主动请缨搞项目试点,并纷纷出台相关规划。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状况欣欣向荣。这便是著名的“马路拉链”现象。
截止至18年3月1日,湖南地下管廊建设项目多达66个。据悉,这66个在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分布在长沙市、湘潭市、衡阳市、衡山县、邵阳市、常德市、郴州市、益阳市、永州市、吉首市、张家界市、祁阳县等12个市县。其中,长沙市项目最多,共31个,长沙市也是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十大试点城市之一。目前,长沙市首座地下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在雨花区高铁新城落成,将利用管廊内已经布有的监控和安全防范等多项系统,将实现对管廊的24小时智能监控。
地下管廊的正常运行,少不了精心的维护。由于管廊位处地下,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不能保证,还时长产生积水的情况,其环境情况堪忧。而且隧道通常短则几公里、长则数十公里。使用人员进行巡检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巡检时须携带大量装备,增加身体负担,影响巡检任务。而且人工巡检数据记录落后、主观性强,通常以目测为主,不同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人员对巡检质量影响极大,数据分析可行性差,且易发生漏巡、错巡等,巡检质量差。若出现责任心不强的巡检人员,会造成巡检不到位,漏检等现象,致使地下管廊各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地下综合管廊的运维情况及其复杂一旦发生险情,巡检人员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更无法处置危情。如此广袤的工作区域,巡检人员不可能完全实时掌握地下管廊运行工况。
于是管廊巡检机器人应运而生,管廊机器人可以对管廊内的电力、水力、通讯管线设施进行表面外观与实时发热情况分析。全面监测管廊内各类设施设备状态,管廊巡检采用标准化设备分类及数据管理,数据客观、安全性高、可追溯,不受作业人员心理状态、作业水平等影响,不产生漏巡及错巡等,防患设备故障隐患,巡检质量高,提高了管廊管理效率。其环境适应能力强,恶劣环境下照常巡检,可深入危情现场,将现场情况及时上传到决策中心,并配合处理异常。采用综合化的运维管理平台,将机器人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多维子系统进行高度融合,使作业平台更专业、更专一。
本项目致力于研究其环境监测部分,设计以及制作出其环境监测子系统,安装至管廊巡检机器人上实现其环境监测的功能。
本项目研制的管廊巡检机器人的环境监测子系统,致力于实现以下功能:
(1)空气质量检测:由于管廊位处地下,气体不易流通,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超标的情况,对人员和设备产生安全隐患,管廊巡视机器人携带气体检测芯片,可识别有害气。实现对气体如甲醛、二氧化碳、硫化氢、氧气等浓度定量监测,以及周围温湿度等环境信息。
(2)温度检测:红外测温,观测现场的温度情况,智能分析设备及电线的温度分布情况,智能识别热源、火灾源,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报警,保证安全。
(3)视频监控:管廊巡视机器人携带高清摄像头巡检管廊,我们通过图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观察现场状况。还可进行智能算法图像处理对所拍摄设备的图片进行智能识别,分析设备的损坏情况。
(4)水位检测:地下湿气重,易积水,管廊巡视机器人有积水检测功能,可检测水位情况,防止损坏设备以及危险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