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国外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国外专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研究比较少见,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有清楚的法律条文规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责任,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纳入一级政府(或准政府)的市政管理范围。但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属于一项公共产品,而西方国家在公共产品理论和集体行动困境模型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为本研究做坚实的理论支撑。
(1)公共产品理论 :大卫·休谟(1739)认为,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因为人自利的天性,人人都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从而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私人供给困难,因而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优越性且不可替代。萨缪尔森(1954)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运用数学工具,对公共产品的进行了定义: “任一个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成为纯公共产品最经典的经济学定义。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发挥主要作用。
(2)集体行动困境模型 :加雷特·哈丁(1968)在《公共地的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中,描述了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个体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情形:在公共牧场上,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放牧且不受约束,因此,每个牧民都为追求个人放牧利益化,而罔顾公共牧场承载能力,随心所欲的扩大自己放牧牲畜的数量,公共草场最终因过度放牧而受到严重破坏,这就是著名的“公用地悲剧”。哈丁通过对公共自由放牧的牧场悲剧、环境污染、自由生育等情况的分析,得出“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的结论。奥尔森·曼库尔(1971)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品》中分析了“搭便车”的倾向使得个人理性走向集体无理性的情形。曼库尔通过对不同规模的利益集团中个人行为的分析后发现,在利益集团中,成员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倾向,并且随利益集团规模越大,人们倾向于“搭便车”而不是为集体贡献的程度就会越大,并且集团规模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因此,集团越大,它就越不可能为提供最优水平的公共产品。曼库尔认为,为了更多的促进利益集团内部公共产品的公共供给,应该将大规模集团分为几个小集团,这样会使得个人从集团利益中获得份额越大,越利于鼓励集团成员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同时,通过对集团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性的激励,包括正向的奖励和逆向的惩罚机制,能够促进个人增加对集体利益贡献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国外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其相关的理论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国外有关公共产品理论为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有关集体行动困境理论的研究,正是公共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国内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国内学者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本论文构建研究思路框架、确定研究方向和分析工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问题及成因的研究: 彭文英等(2012)分析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中配套不到位、利用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较低、长效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认为资金短缺、管理上的城乡分割、专业化队伍确实是导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周琰(2015)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布局相对分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县以上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的乡镇政府、村集体以及农户在农村公共基础实施管理中存在着各自的劣势,从而导致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后管理主体的虚化。
(2)管理模式的研究 :王典文等(2015)则从保险的角度,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险的险种分析为例,对通过引入保险规避和分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风险的优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险种开发、强化农村居民风险意识、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保险保费补贴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风险防范机制。刘爽(2016)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各阶段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公益性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分类建设管理、工程管理中心、平台公司等不同的管理组织体系,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针对性。
(3)管理绩效的研究: 李闻一(2012)基于美国的 ASCI 模型构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满意度的评价模型,确立了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判断矩阵方法,对武汉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整体满意度仍然较低,而参与程度低、统筹协调不足、投资效益低下则是最重要的成因。李冰冰、王曙光(2014)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基于 12 省 1447 户农户的调查,采用有序 Probit 模型对农户参与、农户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因素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提高农户在农村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农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国内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进行了研究较多,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管理模式及创新、管理绩效都有涉及,提出了较多的改进思路和模式,对国际经验也研究得较为充分,在管理绩效的研究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8
[2] 王典文、徐鑫、陈渝.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险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新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5(4):50-51.
[3]刘爽.新兴城镇化视域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创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6(4):56-58.
[4]关安荣:《天津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研究 》,天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5]魏陆,吕守军:《公共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许航敏:《以资产绩效管理为手段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0)
[7]刘翰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8]林晓言,陈有孝:《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定量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人们出版社,2016
[10]周琰.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理主体责任虚化及对策分析[J].发展研究,
2015(07):95-96.
[11]彭文英等.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以北京
市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5(6):8-12,66.
[12]Paul A. Samuelson.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 36 (4):387-389.
[13]Garrett Hardi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
1968(162):1243-1248.
[14]O1son Mancur.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M]. Byerly
Hall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