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一、 农家书屋研究文献定量分析
1.文献发表与趋势分析:2006年开始出现有关农家书屋研究文献(农家书屋 2004 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2007年开始增长显著(2007年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研究文献数量呈波动式递减。
农家书屋研究文献年代分析
2.农家书屋研究机构分析:共涉及500余家,其中400余家机构发文仅1篇,发表 5篇及以上的文献机构如下表。
农家书屋研究高产机构
3.刊发期刊分布:刊发期刊有 100 余种,涉及 新闻学、出版、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经济学、农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
刊载农家书屋研究的主要期刊
二、 农家书屋研究成果
1.书屋性质研究:对农家书屋的性质研究在碰撞中前进。新闻出版总署对农
家书屋的定义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营的”而刘炜红、袁旭、慰慈等学者持不同意见。
2.书屋受众研究:注重受众研究,书屋的利用主体,包括农民读者和管理员。
管理员是书屋发展的核心群体。且更加关注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关注少数民族的实际需要。
3.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3年围绕农家书屋的研究相继展开,研究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或文献查阅,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2003 年一整年以农家书屋为检索词,《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351篇,剔除非探究性文献后得到研究性论文184篇。研究主题为农家书屋与其它单位联合,建立互助联盟,如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公共图书馆等联盟帮扶农家书屋。建立农家书屋联盟、实行图书流转等建议已经在部分地区实行。学者还为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研究建议,实现书屋长期性、广泛性的发展普及,坚持以人为本,为村民带来实际效益。
1.书屋硬件研究:对农家书屋“屋”本身的研究,指选址与硬件设施,新闻出版总署对设施的数量与标准并未做出标准规定。张天竹认为应把选址归为三种模式:建立在户家中、建立在学校、建在消费所。而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但都基于农村地域、交通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农家书屋的书籍配备质量直接决定书屋的服务质量和能力,马功兰等从书籍的配备应依据、书籍的种类、书籍的要求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述。
三、农家书屋研究不足
1.对于农家书屋的研究大多是对某一村镇、某一城市的部分农家书屋的个案精细研究,对区域间和对不同区域间的对比研究还较为匮乏。
2.关于农家书屋的研究大多为实践研究,大多数为考察走访,深入实地探索,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其理论研究较为缺乏,也是农家书屋出现瓶颈的一项原因。
3.农家书屋工程最终落脚点应是农民,现有研究中虽有对于农民的研究,但多数以书屋本身为研究对象,对于农民本身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渊.农家书屋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 2017,(11):23-28.
[2]鄂丽君.农家书屋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3):34-38.
[3]蔡骐,杨洋.农家书屋与知识扶贫——以湖南农家书屋为例进行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154-160.
[4]王仕勇.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出版发行究,2012,(8):36-38
[5]邵菲,刘舸.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6个农家书屋调研数据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7,(13):20-24.
[6]罗诗语,申永丰.农家书屋绿色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出版,2016,(19):26-28.
[7]于慧,唐洁.重庆市农家书屋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 18284-18286,18297.
[8]吴畅.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6):2766-2767.
[9]张天竹,朱时姗.浅谈农家书屋选址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104-105.
[10] 章卫东.农家书屋工程研究理论成果的综述[J].中文信息,2014,(7):47-48.
[11]王新艳,朱毅.从知沟理论到农家书屋图书配置[J].图书馆学研究,2008,(9):70-72.
[12] 杜金卿.巩固试点成果建立四个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书屋工程建设[J].中国出版,2008,(2):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