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筑来讲述红色故事,用红色故事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建筑学院以“思政铸魂、专业夯基、实践强能”的育人体系为指引,将专业学习与红色教育的完美融合,以红色建筑为载体,从百年党史中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引导青年学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该展品为建筑学院师生按比例复刻的红色潇湘系列建筑模型——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在长沙市东北约60公里的板仓。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绿树成荫。这里就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和亲爱的夫人——杨开慧曾经生活的地方。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要去指挥“秋收起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依然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坚持工作,她先后组织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武装斗争,开展地下工作,坚持了整整3年。当时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她深知处境危险,曾多次写信给毛泽东,又担心信件暴露,只好将思念深埋……
1930年10月24日晚,80多人包围了杨开慧的家,将她和毛岸英抓走。在监狱里,杨开慧受尽折磨,却不肯透露一丝情报,宁死也不肯出卖丈夫。敌人说,只要杨开慧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释放。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一轮红日就此陨落。杨开慧用鲜血浇筑对理想的忠诚,用生命传承革命的火焰。
1982年,工人们如往常一般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竟在卧室后墙离地面约两米高的泥砖缝中发现了一沓藏匿了52年的真迹手稿。字迹斑斑,笔迹娟秀,这份细腻的情感句句深情,如泣如诉,沉寂了半个世纪。这是毛主席从未收到过的缱绻家书。志同道合的革命情结,苦难岁月的伉俪情深,艰苦斗争中的生死相伴,杨开慧在字里行间里所袒露的,是对丈夫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凉。身为伟人的妻子,杨开慧始终信任着丈夫,不离不弃,默默承受;身为一名革命战士,杨开慧用宝贵的生命守护党的秘密和尊严。她是英雄,既铁骨铮铮也柔情万丈。生命在刹那定格,英勇的革命精神亘古永存。